Folk Stories

民间 传奇 故事

历史文化名城寿县,不仅有她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、雄伟的古代建筑而声闻遐迩,而且人才荟萃,一些名人轶事,至今传为佳话。

巧改春联

清末,寿州著名诗人方小泉"因十岁赋落叶诗,惊其长老",二十岁就有诗文付梓,被世人称为"十岁神童,二十岁才子"。他的著作很多,仅出版的《息园诗存》就有九卷。

光绪年间的一个春节。大年初一的清晨,酷爱欣赏对联的方小泉和往年一样,不顾冬日的严寒,在家人还未起床时匆忙步出家门,趁各户大门紧闭之时,沿街挨户观赏"门对子"(即春联)。每当发现好对联,便情不自禁地默诵起来。但行至北大街"状元府"门前时,他戛然止步,一手捋着胡须,一手背后,轻晃着脑袋,认真品味着朱红大门上的一副新春联。

上联是:一门三进士
下联是:五子四登科
横批是:状元及第

提起孙状元加鼐,世人无人不晓。谁经过这位光绪皇帝老师,晚清显宦的府门,不投出敬慕的暮光?方小泉看罢对联,深有感触,遂急步返家取来笔墨,在门上挥毫改成:

一门三进士,三不进士
五子四登科,四不登科

随着"噼噼啪啪"的炮竹声,状元府门打开了。家人发现门对被人涂改,十分恐惧。别说改的是孙状元家的春联,就是一般老百姓也会不快的。家人赶忙到后堂禀报回府过年的孙状元,老三、老四听摆更是火帽三丈,非要找方小泉算账不可,大有问罪之意。当过大清朝内阁大学士、御使、尚书等要职的孙状元却未动声色,随家人来到门前,边看边说"改的对,改的好!方小泉'寿州才子'也!"遂转身对家人说:"我们兄弟五个,老三不是进士,老四未能登科,此乃事实,方小泉何罪之有?" 从此,每年春节再也看不到状元府贴那副炫耀门庭的对联了。 智避讳言 清末民初,寿州名儒孙小斋,因他年幼时聪明善变,读书过目成诵,言谈诙谐幽默,能诗善文,世人赞其机灵,遂给他取了个外号:"小鬼"。直到今天,古城居民提起"孙小鬼"还津津乐道。 孙小斋与文人墨客交往甚多,但唯与才华横溢的举人薛少卿相处最厚。俩人诗酒酬答,倜傥风流。至今古城还流传他俩的一段趣事。 一年春节的年初一早晨,孙小斋吃罢早饭,按照寿州传统,便出门到亲朋好友家拜年。孙小斋的第一站当然是薛府。便轻叩大门,内问:"何人?"孙听出是薛少卿的声音便故意戏达:"小鬼!"大年初一鬼上门,不详之兆,人皆忌讳。薛此时也听出来者是谁了,灵机一动,取过板斗(解放前的一种粮食量具),然后开门,把斗塞进孙的怀里。鬼抱斗,乃成"魁"字,魁星高照,吉祥之兆也。两人相对大笑,拱手贺年,携手进屋。 痛讽伪专员 民国二十二年(公元1933年),设在寿州城内的国名党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辖两凤(凤台、凤阳)、两远(怀远、定远)及霍邱、寿县等地。伪专员席楚霖是个大肆搜刮民脂民膏、以肥私囊的贪官。特别是公署所在地的寿县,更是首当其冲,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煎熬。淮河两岸怨声载道,倒席怒潮,此起彼伏。 寿县城内不少有正义感的文人志士不时为倒席怒潮,推波助澜。城里有个学生叫王松斋,此人不仅文采出众,而且写得一手好字,连外地名流也想方设法向他求字。席楚霖身为"父母官",当然想弄到王老的墨迹,但怕被刚正不阿的王松斋拒绝,一直不敢启齿。 王松斋得知席专员借为自己做寿之机,搜刮民财的消息,便挥毫书联一副,派人送去,以示"祝贺"。 公署客厅里,高朋满座,灯红绿酒,歌舞升平。已有几分醉意的席专员正在席间与来宾碰杯,忽闻王松斋派人送"寿联"来了,顿时喜出望外。当即令来人进厅献礼,把寿联挂在正堂,宾客们纷纷离座围观,只见联上写道: 楚民何辜旧六县地皮刮净 霖雨待泽新七区草木皆枯 横批:席卷而逃 原以得到王老手迹而身价百倍的席专员,当众出丑,恼羞成怒,七昏过去了。谁知第二天专员大人不见了,原来是一气之下,连夜卷起铺盖逃走了。 反唇相讥 民国三十三年初秋的一天,寿县城"兴华商号"的陈老板,正在忙着为衣锦还乡的老同学,国民党军的李××团座省亲归来安排洗尘宴。陈老板虽身为富商,但不忘就交,为人厚道。一面通知"魁星酒家"承办酒席,一面吩咐家人按请帖邀请城内几位老学友届时赴宴叙旧、陪客。 在典雅的客厅里,陪客的老友均陆续到齐,大家一边饮茶,一边谈心,等候李团座大驾光临。随着"咚、咚、咚"的皮靴着地声,一身校官军服的李团座在两名卫兵的伴随下,昂首进厅老同学久别重逢,不免一阵寒暄,互通近况。李团座对在座的一位穷医生、一位教书匠顿生蔑视之意。酒过三巡,李团座要诸位停杯,听他讲段故事。李团座清了清嗓子说:"过去有一个不学无术的土医生,不知道被他害死了多少条人命。阎王把他捉了去,定了他'庸医杀人'之罪,打进十八层地狱。不久阎王又得之人间一位穷教书匠,枉为师表,又派小鬼把他拉来,判他个'误人子弟'罪,也打进十八层地狱,与庸医同牢……" 俗话说,听话听音,锣鼓听声。刘医生和孙先生自然意识到这是在讥笑他们俩。李团座话音刚落,聪明善辩,文质彬彬的孙先生说:"团座兄讲的故事虽好,但没有讲完",便接着讲下去。"那位庸医和教书匠同蹲在不见天日的十八层地狱里,蒙受不白之冤……。一天,他俩忽然听到头顶上有响声,接着掉下一阵阵土疙瘩。不一会,上面露出一丝亮光,随着喳喳碴的响声,洞口越来越大,这可把俩人吓出一身冷汗。忙问:'谁?' '我'。上面回答。 '你是何人?' '我嘛,刮地皮的!'上面人说着伸下了手,把庸医和教书匠拉了上来,'你俩上去吧,我还要下去刮十九层地狱呢!'说罢便跳进十八层地狱。庸医和教书匠瞪眼细看,这位'救命恩人'原来是个当官的团座……"。 酒席桌上响起了一阵笑声,只见李团座的胖脸上红一块白一块,一副尴尬相。 有钱难买不卖的 美国人在寿县开办的"春华医院",猛一看围墙四方四正。不知你留心没有,在西南角却少了有六分地面积的拐。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? 民国二十二年(公元1933年),美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势力伸到了寿县城。一位名叫仲小姐(中文名叫仲碧玉)的美国人,以教会身份在东大街盖起一座基督教堂,接着以办慈善事业为名,在西大街戴台子购置4500平方米面积的正方形地皮,筹建"春华医院"。 不倒一个月的时间,征地事宜基本结束。就在破土施工时,发现西南角还有一块长着蔬菜的地。经打听,才知道菜畦的主人是一位叫方济周的教师。仲小姐便打发帮办前往交涉,不料回答是"不卖"。一贯认为金钱万能的仲小姐,对帮办说:"中国人见钱眼开,他还不是想多要钱。我可加价一倍!"帮办有回禀到:"这位方先生拒不收款!"这位仲小姐无可奈何,只得跑到督察专员公署,求助专员席楚霖。方老师被"请"到公署,得知席专员是在为仲小姐说话,便说:"这是买与卖双方的事,请席大人不要干预!"说完便扬长而去。仲小姐气急败坏,却又奈何不得,只好亲自登门,面见方先生。方先生说:"这是我私人的土地,我有自主权,卖不卖当然是我说了算。"仲小姐咬咬牙说:"价钱随你要,这块土地我一定要买下!"方先生质问道:"你有多少钱?"仲小姐回答:"我可以用大面额钞票铺满你的地,只要你答应卖给我!"方先生义正辞严的说:"我是中国人,地是中国地,卖也只能卖给中国人!可是你不是中国人!有钱难买不卖的,你懂吗?"说完便下了逐客令。仲小姐只得在医院的西南角绕开这块土地。 编笆挡枣 锯树留邻 寿州城南的古镇隐贤,至今还有一条涂家巷,传说从前这里住过仅一墙之隔的陈、王两户人家。陈家的墙头左侧栽了一棵枣树,三年过后,树长大挂果,结满大红枣的树枝伸到了右侧的王家院内,熟透的红枣不时掉落在院里。王家大人看见孩子拾枣吃,便说:"人家栽的树结的果,俺们不该享用。"为了避免发生纠纷,于是就动手编了一个大竹笆,斜蓬在枣树枝下,使掉落的红枣能自动滚回陈家院里。陈家发现后,很受感动,就悄悄把搭在墙头上的竹笆垫高,不让枣子滚过来。就这样,两家你挡我推,相持不下。 年年结枣,年年编笆,总不算事。王家想:还是迁到别处住吧,免得天长日久,影响邻里不和。陈家得知这一消息后,深感不安,就偷偷把枣树锯掉。王家见到倒在地上的枣树,深表惋惜,问道:"为何把这正在结枣的枣树锯掉?"陈家说:"枣子虽好,也没有领居好啊!" "编笆挡枣,锯树留邻"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睦邻佳话。